close
 
      
 
對於人生以及不可預測的未來,相信大家都是風險的規避者,都希望能降低風險,甚至有人希望能夠風平浪靜的過完一生。雖然處心積慮的想讓自己的人生風險降到最低,但就物質的層面來看,又會想獲得最大的利益,不過風險與報酬卻往往是成正比的關係。因此,想要控制風險,還必須取決於個人的經驗、慾望和知識的總和。就好比股票市場一樣,很多人在股市大熱時賺了不少錢,但因為不懂得見好就收,最後可能沒賺到,也許還連當時賺的都彌補不了現在的虧損,正是紙上富貴一場~~


以公司來說,風險的規避,更是重要,假如風險的尺度沒有拿捏得當,就算是一間大到不能倒的公司,還是會搖搖欲墜!!

以國家來說,風險的規避,應該是最最重要的!!但是金融海嘯所帶來的不景氣讓台灣的領導階層急著和中國簽定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以改善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來避免被全球市場孤立。似乎有意無意的忽略了所有經濟學家都會注意到的「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雖然中國的總體經濟規模(GDP總額)名列全球第三,但是真正表現經濟水準的「平均每人GDP」,台灣卻是遙遙領先中國!!依照這種理論的推展,當兩個繁榮程度顯著不同的經濟體融合在一起時,比較富有的經濟體的薪資水準,會被拉低到接近較低的經濟體。因此屆時,台灣的每人平均GDP必定大幅下降,而不是很高的薪資水準也會萎縮好幾倍!!

這次的金融危機,讓各個經濟成長十分仰賴「出口」的亞洲國家都警覺到,必須降低對出口的依賴程度並且要加速帶動內需市場,要更加積極的去尋求其他的經濟觸角,並藉著創新來創造高附加價值,賺錢的眼光更要超越中國的範疇。而不是冒著流失經濟主權的風險,來「短期」的改善台灣經濟!我們希望可以看到的是未來幾十年長遠的穩定成長,以及留給後代子孫將來與世界接軌時一個公平競爭的經濟環境!!

  

三個月前的工商社論曾將「芬蘭」所付出的慘痛10年教訓用來警惕財經當局,對於兩岸的經貿往來絕不可掉以輕心,就以「芬蘭與蘇聯」的關係來比擬「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看完後十分的令人不寒而慄!!

 

芬蘭曾經被俄國統治了110年,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芬蘭才獲得獨立。但在1939年蘇聯再度入侵芬蘭,然而得不到援助的芬蘭,只好與納粹同盟抵抗蘇聯,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芬蘭也淪為戰敗國,被俄國要求割地賠款,賠款分8年以199類貨物折抵,主要賠償品均是芬蘭工業的弱項。為了面對這些龐大的賠償品,芬蘭的工業迅速擴張,經濟徹底改造,因此從一個農林國快速的發展成工業國。賠償還清後,雙方的貿易也緊密相連,於是兩國簽定了一系列的五年貿易協定,由芬蘭出口各種工業品來交換蘇聯的原油。1991年蘇聯解體,芬蘭便立即陷入經濟大蕭條,付出了慘痛的10年代價!原因就在於芬蘭的經濟太仰賴蘇聯了!把出口高度集中在一個市場!

 

若台灣的產業與進出口貿易因為簽定了ECFA而更仰賴中國市場,還有台灣的銀行、證券與保險將因為簽定MOU以及互設金融機構而與中國之信貸風險連動,再加上開放中資來台,如此一來,台灣的就業與民生將與中國密不可分了!!這樣的交流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些?這樣的經濟高度依賴中國,風險會不會太高了些?雖然目前有很多投資人因為兩岸關係的改善而興奮,但是福兮禍之所伏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pos5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