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jpg 

                         (網路圖片) 

「生活必須體驗豐富的情感,把自己變成豐富、寬大能優容、能瞭解,能同情種種人性,能懂得自己、不苛責自己,也不苛責旁人,不難自己以所不能,也不難別人所不能,更不怨命運或是上帝,看清了世界本是各種人性混合作成的糾紛,人性就是那麼一回事,脫不掉生理、心理、環境習慣先天特質的湊合!....

 

轉過來說,對悲哀的敏感容量也是生活中的可貴處。當時此事,你也許流得出血淚,過去後那些在你經驗中也是不可鄙視的創痂。」

 

很喜歡這段話!這是林徽音給沈從文的書信中的一段話,當我心情低落時,總是會想到這段話,讓我鼓起勇氣暫時逃離悲傷的氛圍,先去做令自己快樂的事,等到心境好轉時,再回來面對並解決麻煩的人事物。而今天卻聽到一個壞消息,一位朋友在捷運車站,突然有跳下去的衝動!真的是非常令人難過的消息!

 

 

我想我能了解妳的心情,那種每天上班下班、反覆接手、完成工作,甚至每天上下班都重複經過同樣的街景!在每天早晨起床時,總是無奈的想著、問著自己要過著如此平淡的日子嗎?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覺得生活沒有什麼值得驚喜的事!慢慢的,眼看著生活的觸感漸漸消失再加上也許今天事事不順利,工作上又遇到困難!就在妳挫折忍受度最低時,生命中的悲傷與失落不知該如何去調適抒發以至於妳用了最不洽當的方式 ...

 

 

生命是一面多稜鏡,它能反射出七彩的光芒,只是有明有暗,讓人們在快樂與悲傷、愛與恨、幸與不幸中糾葛纏綿!而生命的本質卻告訴我們,這是一道多重的選擇題。事實上,悲傷並不會自己消失,就算有時我們以為它已經不存在了,它也只是幻化成不同的形式,在妳灰暗的時刻出其不意地的襲擊妳!所以悲傷就好像是享受大餐之後躺在流理台那些惱人的碗盤一般,拖愈久,就愈難解決,而我們的健康與生命中的快樂就會付出愈大的代價。因為悲傷越長久,跟消沈沮喪搏鬥的耐力就會需要更多。

 

 

如果可以,請試著「改變」吧! 改變妳一貫的生活,包括偶而換個交通路線,不需要每天都去搭乘捷運,給自己一個片刻的悠閒時光,坐個公車、聽個音樂、遊車河,今天走仁愛路線,明天坐信義路線。「改變」並不是背棄原來的自己,而是換一條路再走,也不等同於放棄了過去的堅持,而是尋找生命中新的可能。當妳在尋找生命中的新出口時,也並不表示就違背了過去的信念,就只是換一種方式生活罷了!

 

生命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悲傷不能永遠的過下去,請試著在痛苦中深化生命,爆發生命力,以一種寬容與幽默的方式來看待人生。更不要害怕生命中的風風雨雨,因為快樂、悲傷就是活著的證明,而這些都將會成為生命中最好的養分,有快樂、有悲傷、有歡愉、有沮喪,它們豐富了生活,也編織成每一個獨特的人生。

 

就像貝多芬的賦格曲,在悲傷中時而浮現著快樂,在快樂中隱含著悲傷,相互抗衡、對立,最後...兩個主題終於譜出了和諧之曲,彼此之間不可或缺。所以「賦格曲」正是人生的一個哲理,快樂悲傷不必強求,只要用心的去感受生命裡的分秒、 去努力、去悲傷、去快樂、也學著去珍惜生命,因為...生活必須體驗豐富的情感,把自己變成豐富、寬大能優容、能瞭解,能同情種種人性,能懂得自己、不苛責自己,也不苛責旁人,不難自己以所不能,也不難別人所不能,更不怨命運或是上帝...加油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pos5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